社科网首页|论坛|人文社区|客户端|官方微博|报刊投稿|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
你现在的位置:英国bet365>>天主教景观
【香港】九龙玫瑰堂   英国bet365 2014年10月14日

 

简介

   香港九龙玫瑰堂又称尖沙咀玫瑰堂,是一座天主教教堂,由天主教香港教区管理。现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。玫瑰堂区服务范围,包括尖沙咀的加连威老道、加连威老广场、海防道和北京道。为方便教友参与宗教活动,除了玫瑰堂外,堂区还包括圣伯多禄堂。 

历史

   玫瑰堂于1901年兴建,最初为一座可容纳800人的教堂。当时北京发生义和团事件,英军从印度抽调一批印度籍士兵驻扎在九龙。玫瑰堂便是为了方便当中的天主教徒进行主日弥撒。该处原为嘉诺撒修院,后来因教堂不敷应用,修院于1903年让出土地予玫瑰堂重建。同年10月,玫瑰堂得到葡萄牙籍教友甘曼斯博士捐款协助重建。1904年12月4日,当时香港副代牧翟神父为教堂进行奠基祝圣,并于1905年5月8日进行落成祝圣。玫瑰堂于1913年加建两侧及祭衣房,后来加建露德圣母岩及在教堂的塔顶加设铜钟,1950年加建中廊。玫瑰堂最近一次重修于1990年进行,做成现时的外貌,并曾于2003年翻新。


建筑

   玫瑰堂的设计是典型的哥德式建筑。原本的平面设计采用罗马公共会堂(Basilica)的模式,1950年扩建中廊(Nave)之后,教堂的平面便呈拉丁十字形,长长的中轴经过圣洗池而导向祭台后方的半圆形圣所,象征着生命的旅程,通过死亡而达永生。另一方面,上圆下方的圣洗池放在圣堂中央轴线上,成为从正门或侧门进入圣堂时必经之路,代表领受圣洗得以进入天国的含义,流动的活水是代表重生。 

   哥德式的尖拱建筑技术及大跨度的半圆形木桁架结构,既可提供一个宽广高耸的空间,亦可以减轻墙壁的重量,因而令圣堂可以有更多更高大的门窗。尖券、飞扶壁、三分式的尖头窗、尖头拱门和尖塔等,都是哥德式建筑中的必要元素,增强了建筑主体的垂直性,令信友不期然的举心向上,与主相遇。 

   为切合梵二的礼仪精神,祭台设于圣所前端,融合哥德式的图案,既古典亦庄严。读经台的设计及用料亦与祭台配合,上方设置流线形的铜板用以摆放圣经。

   圣堂前后两方的彩色玻璃以现代抽象手法,呈现鸽子于天际飞翔的形态,代表圣神七恩。日间的自然光可透过彩色玻璃窗照射圣堂,为堂内添上柔和的色彩,并使圣堂内部的礼仪空间庄严而富于美感。 

   到了80年代,圣堂已变得相当残旧,漏水问题非常严重,而且,圣堂内的照明不足,亦令很多教友难以阅读经书。 

   于是,为配合庆祝圣堂落成100周年,堂区在2002年成立圣堂维修小组,成功筹得1100多万港元,复修工程便于2003年9月1日展开,包括屋顶及外墙防漏、内外墙全面翻新、更换圣堂全部电线、更换全部音响系统、改善圣堂的照明、更换圣堂地板和改铺云石、更换全部冷气系统;此外,亦为礼堂及办公楼进行防漏维修、更换音响系统和为走廊铺设玻璃上盖等工程。

   由于圣堂80多年来经历了多次维修,原来的建筑风格逐渐消失,因此,复修工程在设计上的一个重要意念,就是要把圣堂“还原”,恢复它昔日的风采,并赋予新的生命。例如:陶土瓦片的圣堂屋顶,曾被吸音纸天花覆盖著,在加建空调系统时,拱形窗户的尖角被冷气槽遮蔽了;这些后加的设施虽然实用,却少不免破坏了原有建筑的特色;因此,圣堂在装修时,将屋顶假天花及冷气槽移除,而原先的木结构则被重新打磨及髹上漆油,瓦片亦涂上砖红色,并于圣堂两侧重新装置与假天花连系的冷气槽。这样,原有富古建筑特色的斜屋顶及尖拱形窗户便重见天日了。

   圣堂末端的圣所部份亦经重新设计,梯级以原件的麻石块造成,地面及墙壁亦以坚固耐用的大理石及麻石按图案砌成。圣所中央的圣体柜及圣像台也是用大理石及麻石建成。

   圣堂大祭台后正中的圣母抱圣婴像,便是玫瑰经圣母。祭台上方圆拱的外墙上有二十个圆框,绘画上二十端玫瑰经默想的主题,并贴上新的金箔。 

   圣堂的外墙涂上新的色调,以象牙色为主,配衬砖红及橙色,与邻座的嘉诺撒圣玛利书院的格局及色彩显得调和。堂外的地面从原来的混凝土地台改用坚固的硬砖铺砌,围栏上亦添置了新的铁花格。

   外墙的灯光效果亦成玫瑰堂的特色。当日落西山,华灯初上时,整个圣堂金光闪烁地展示于繁嚣的尖沙咀闹市中,如俗世中的一盏明灯,以基督的精神引领世人找寻喜乐与平安。

地址

香港九龙尖沙咀漆咸道南125号

(以上内容来自网络,非本站原创)

(编辑:李文彬)